1941年11月,日军集结了大量兵力,精心策划了名为“铁壁合围”的作战计划,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沂南县的革命根据地。随之而来的是日军对该区域的疯狂扫荡,形势异常严峻。
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,八路军在当地百姓的鼎力支持下,展开了艰难的“反扫荡”战斗。
然而,这次日军的攻势异常猛烈,导致邻近部队在突围过程中遭遇了极大阻碍。许多战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,还有不少人负伤严重。
11月4日清晨,位于马牧池村的山东总队司令部被日军围困。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伤亡,指挥官迅速制定了战略部署,决定采取“分散突围,部分人员断后”的战术。
其中一名叫庄新民的年轻战士,就是断后队伍中的一员。虽然当时他年仅十几岁,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,且毫无惧怕死亡的心理准备。
为了保障大部队能够顺利撤退,庄新民和几名战友利用炮火声吸引敌军注意。敌人被枪声吸引,纷纷向他们所在的位置进攻,由此村子出现了突破口。
展开剩余85%抓住这一有利时机,大部队成功突围,伤亡降到了最低。然而,庄新民和他的战友们却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。
眼看敌人迅速包围过来,庄新民对战友喊道:“我来引开敌人,你们快撤!”话音未落,他便迅速朝另一个方向冲去。
凭借对地形的熟悉,他成功将敌人引开,但在激烈交火中,他的右肩和右臂不幸中弹受伤。
庄新民深知,一旦被敌人俘获,就只有死路一条。他忍受剧痛拼命奔跑,然而敌人仍紧追不舍。
他一路奔向李家林,穿过一片密集的玉米地后,因体力不支而晕倒。就在他倒下的那一刻,他看到了一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。
当庄新民再次醒来时,发现自己躺在一间茅草屋里。眼前站着一对农民夫妇,他们焦急的目光让庄新民感受到一线希望。
救他性命的正是李家村的哑妇明德英,虽然她从小失聪,却心地善良明亮。她深知日本侵略者的残暴,也坚信八路军是保家卫国的正义力量。
庄新民跑进村时,明德英正抱着孩子晒太阳。看到浑身是血、奄奄一息的战士晕倒在门口,她立刻放下孩子,冲上前去。
当时她的丈夫李开田外出办事,家中只有她和孩子。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——救人!她迅速将庄新民背进屋内,用被子细心裹好。
考虑到敌人可能会追来,明德英抱着孩子故作纳鞋底状,守在门口警戒。果然,不久后几名日军士兵出现,其中一个汉奸翻译用生硬的汉语问:“有没有看到一个小八路?”
明德英沉着冷静,指向村头方向。敌人见她是哑巴,且未见异常,便匆匆离开了。她等敌人走远后才急忙回屋。
庄新民因失血过多且长时间未进水,依旧昏迷。担心日军再度搜查,明德英将他安置在屋附近的一处空坟中。
这时,庄新民虚弱地喊出:“水,水,水!”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,解开衣扣,用乳汁滴入他的嘴中。
这生命的乳汁犹如甘露,救活了庄新民。他的嘴唇渐渐恢复红润,明德英才终于放下悬着的心。
直到傍晚,李开田回家后,夫妻俩将庄新民搬回茅草屋。昏暗的油灯下,庄新民终于看清了这对夫妇焦虑而慈爱的脸庞,心中顿时感动得流泪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庄新民在明德英夫妇家中养伤。明德英每天细心擦洗他身体,为伤口换药护理。
因奔跑劳累,庄新民脚底长满了血泡,继而化脓散发恶臭,但明德英毫无嫌弃,坚持为他泡脚护理。
为了伤员快速恢复,营养极为重要。明德英拿出家中仅有的一些小米和鸡蛋,为庄新民补充营养。她还杀掉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,熬制鲜美的鸡汤。
每次端饭端菜给庄新民时,他总是心怀愧疚,知道农家日子艰苦,不愿多占他们一点,但明德英夫妇却坚决劝他安心养病。
李开田说道:“我们老百姓没事才好,你们还得继续抗日,身体不好可不行!”庄新民每每听此话,一边吃饭一边感动落泪。
在明德英夫妇的悉心照顾下,庄新民的身体逐渐恢复。他心中首要念头便是回到部队,继续与敌人作战。
虽然清楚战场的残酷,明德英夫妇却无法阻止他的决心。临别前夜,明德英熬夜为他准备了两套换洗衣物和一些粗粮饼干。
望着明德英忙碌的身影,庄新民再度泪流满面,心中明白这对夫妇就是他的再生父母。出发时,他们将庄新民送到村口。
他们叮嘱道:“如果找不到部队,就回来,这里永远是你的家!”这句“家”的字眼深深触动了庄新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他跪地给明德英夫妇磕了三个响头。
庄新民明白,此别生死未卜,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恩是唯一的回报。
后来,他成功回归部队,亲眼见证了日军被逐出中国的光辉胜利。
因在抗战中的突出贡献,建国后庄新民随陈毅来到上海,长期在公安厅任职,最终升至正厅级官员。
生活稳定后,庄新民心中一直牵挂着当年救命恩人。1955年,终于传来好消息,他激动地说:“终于找到了!”
为报答恩情,庄新民邀请他们到上海居住,但因生活习惯等原因,只有李开田曾短暂居住过上海。
这些年,庄新民视他们如亲父母,双方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。尤其在困难时期,他总是节省家用,给明德英一家寄去粮食和干粮。
庄新民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明德英,虽然她不能言语,但每次收到“儿子”的来信,都会珍惜如宝,仿佛亲眼见到他一般。
因工作需要,1985年庄新民重返沂蒙山区,距离他被救已整整44年。此时他已年过半百,而明德英也满头白发。
看到庭院中“母亲”的身影,庄新民飞奔而去,哽咽喊着:“娘,儿子回来了!”虽然岁月改变了他的容貌,但明德英依旧一眼认出这位昔日被救的“儿子”。
明德英紧紧抱住庄新民,母子俩相拥痛哭的场景感动了在场所有人,也折射出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谊。
此后,庄新民又先后两次返回沂蒙探望“娘”,身体不便时则安排儿子前往,还曾让儿子陪伴明德英老人过团圆年。
1995年,明德英因病去世。因身体原因,庄新民未能送她最后一程,只在家中设立灵堂,向着沂蒙山区方向叩拜。
此后每逢忌日,庄新民都会让两个儿子前往沂蒙扫墓,临终前还反复嘱咐:“一定要给你们奶奶扫墓!”
明德英是沂蒙红嫂的典型代表。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,她们将家中所有针线布匹送给八路军战士,哪怕只有一尺布料也要用来做军医的衣物。
她们是抗战时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谱写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。她们的大爱与无私精神,至今仍被广泛传颂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